经济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(2023)
专业代码:020307T
学位授予门类:经济学
一、培养目标
毕业5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:
1.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、较强的心理素质、较高的人文素养、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,较强的法制观念、风险管控意识和诚信意识。
2.在掌握扎实的经济学、金融学与管理学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基础上,具备良好的经济与金融政策分析、银行经营管理、投资理财等方面的专业核心能力。
3.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实践创新能力,能够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研究金融问题,具备良好的数字金融业务处理能力。
4.能适应经济、金融管理各类工作岗位,具备处理经济与金融业务、防范金融风险、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能力。
5.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和能力,了解国内外金融发展动态,具有一定国际视野,具备服务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需要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本功。
6.具有强健体魄和稳定的心理素质,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,大局观强,能满足金融机构、企事业单位、社区等的相关需求。
二、毕业要求
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应掌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从事经济管理、金融服务、投资理财、财务咨询活动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;具备经济与金融业务执行能力、分析决策能力、信息处理能力、团队合作能力,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、宽阔的国际视野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较强的创新意识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、能力和素质:
1.【知识要求】
1.1【通识教育知识】学生须修足思想政治理论课、数学、大学英语、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以及科学与创新、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、文化历史与国际视野等课程;
1.2【学科基础知识】经济学、金融学、会计学、管理学、统计学、计算机科学等;
1.3【专业知识】数字经济、金融经济学、金融市场学、国际贸易、国际金融、公司金融、证券投资等;
1.4【相关专业知识】资产评估、市场营销与调研、金融法规与风险管理、个人理财、金融大数据、区块链金融等。
2.【能力要求】
2.1【问题分析能力】能够具备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、专业知识、数学或统计方法分析当代经济、金融信息和处理银行、证券、投融资等业务的能力;
2.2【业务执行能力】善于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,具备在信息化、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背景下开展金融量化分析、理财规划、证券投资等业务的运作及信息处理能力;
2.3【科学研究能力】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、经济调研、统计分析、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,具备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的潜力;
2.4【创新创业能力】具备较强的获取新知识能力,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。
3.【素质要求】
3.1【思想道德素质】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,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;遵纪守法、诚实守信,具有优良的公民和职业道德;严以律己、宽以待人,具有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;
3.2【文化素质】开拓进取、勇于实践,具有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;
3.3【身心素质】开朗乐观、积极向上、不惧挑战,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4.【可持续发展要求】
4.1【学习意识】知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,能在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,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;
4.2【学习能力】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,具备对一般性经济与金融问题的分析、理解能力,归纳总结和提出问题的能力,能够通过文献研读、职业能力培训等多种渠道进行终身学习,以适应个人或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。
三、核心课程
微观经济学、宏观经济学、金融学、计量经济学、政治经济学、统计学、会计学、公司金融、金融市场学、金融经济学(双语)、金融工程学。
四、标准学制
4年
五、授予学位
符合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规定》的条件,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
附表:1.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
2.毕业要求与课程(教学活动)关联矩阵图
3.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