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学院举办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分享大会:青春力量齐心协力谈乡村振兴!
为了把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的成果好好总结一下,分享一下那些牛气冲天的团队经验,让青年们团结起来为乡村振兴加油,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商学院最近举办了分享大会。现场有“云栖涟水实践团”和“青芒数智”兴农直播先锋团这两个超级棒的团队,给大家讲了讲他们的实践故事。

在分享会上,“云栖涟水实践团”以“民族团结情,栖涟共筑梦”为主题,把他们在淮安市涟水县朱桥村的实践经历娓娓道来。他们利用校地共建的实践基地,搞了个“六红赋能”实践体系,挖掘红色资源里的民族互助故事、抢救口述历史、共建“红色讲堂”等等,还搞出了《朱桥村史话》《回汉互助故事集》这样的成果呢;针对乡村金融安全的问题,他们还搞了个“红滤网”反诈行动,用方言情景剧、防骗口诀这些接地气的方式,给老人们筑起了金融防线,覆盖了600多个村民呢。队长徐亦菲说,这次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的基层含义,收集的100多条村民诉求,都成了朱桥村发展的“金点子”。

“青芒数智”兴农直播先锋团则把焦点放在了“数字赋能乡村振兴”上,分享了他们在南京溧水的助农实践。他们搞了个“电商全链直播矩阵+红色基因活化工程+双轮服务提升行动”的模式,组建了“塘小豆”专项组,用“大学生+农户”的方式搞农产品直播,单场直播最高观看人数超过500人次,带动了石湫街道红薯、翠冠梨等特产销售额提升了30%,帮助农户人均增收1000-3000元;还搞了个“数智乡旅”直播,推广乡村文旅套餐,文创产品销量突破100件。团队还制作了《横山红色记忆》微纪录片、开展了景区志愿服务,实现了经济赋能和文化传承的双向发力。
会上,团队还围绕“实践中的挑战与突破”进行了交流。两个团队都说,一开始村民不太信任他们,但通过调整沟通策略,慢慢解决了这个问题。两个团队都把商科专业优势和乡村需求紧密结合,形成了可复制的“校地协同实践模式”,未来学院会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体系,推动实践成果辐射更多乡村地区。
这次分享会不只是对暑期实践的总结,还搭建了一个青年成长交流的平台。参会的学生们表示,要以这些优秀的团队为榜样,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变成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,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!

